CEMT采访 | 义乌商报头版:深耕专精特新,争做智能装备“领头兵”

2023-09-25

义乌商报头版:深耕专精特新,争做智能装备“领头兵”

初秋时节,位于南京江宁高新区的江苏先特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先特”)的生产车间内一派繁忙景象。一台台机器人挥舞着机械手臂,在程序控制下精准、高速运行,技术人员则忙着调试刚生产出来的设备。在一旁的会议室内,董事长陈英明参加完一场重要会议,又密集会见了多家合作伙伴和投资机构的负责人。

自1999年成立起,先特宛如一辆不断提速的列车,运行节奏越来越快,销售额每年呈递增趋势,用户遍布全球市场,特别是在铅酸蓄电池智能生产设备领域,先特品牌在全球拥有极高的声誉和影响力。
虽然在智能设备行业身怀“十八般武艺”,但陈英明没有停下脚步。“追求技术精进永无止境,不向前奔跑就会被落下。”陈英明用两个小时,讲述了他对企业管理、储能赛道的思考和憧憬。



宝剑锋从磨砺出

1989年,大学刚毕业的陈英明被分配到南京汽车制造厂工作,从小喜欢机械的他,在这里如鱼得水,学校理论加上车间里的实践,让他在短短数月里,熟练地掌握了车间里一些关键技术。
在跟着单位里的师傅学习3年后,陈英明想要学到更多机械制造的本领。1992年,陈英明瞒着家人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辞职退出舒适圈,进入一家私企自主研发生产自动化设备。这是陈英明的第一次“转型”。
正如先特的成功理念——磨难是成功的必修课。辗转国企、私企的10年间,陈英明历练出了扎实的本领,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阅历,结识了各方人脉,现有岗位可发挥的空间有限,于是他有了开创一番事业的想法。1999年,刚过而立之年的陈英明果断放弃高薪,自己筹集资金,在南京创办了江苏先特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致力于各种智能装备的研发、设计﹑生产和售后服务。
“传统能源逐步让位给新能源是必然趋势,储能是实现新能源高比例使用的重要因素。”陈英明介绍,储能是新的发展方向,尤其是液流储能电池,能够为社会带来新变化、创造新价值。正是在陈英明的前瞻布局与带领下,先特研发生产的多款智能化设备填补了国内铅酸储能高端装备领域的空白,打破国际垄断,有效推动了行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制造业转型升级。
期间,陈英明展示了其自主研发的全自动电池装配线演示视频,整条装配线看不到一个工人,真正实现了“无人化”。“即使是国外先进企业,这样一条装配线也需要配备2-3名工人进行辅助操作,这也说明这条国产汽车电池装配线的自动化程度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陈英明说,自己深刻认识到自主创新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爬坡过坎、发展壮大的根本。
从学校到社会、从理论到实践、从白手起家到科技大拿,每一步看似都走得很坚定,但陈英明却坦言,自己一直在冒险,每一次转身,都是对过去的告别,告别的不仅仅是环境,更是一种习惯性的节奏和舒适的圈子。

创业维艰勇向前

如今回首往昔,不难发现,一切有迹可循。
作为土生土长的廿三里人,敢闯敢拼、敢为人先的精神早已深深地烙进陈英明的骨子里。创立先特以来,凭借自己多年学来的扎实制造技术,带领研发团队,陈英明开始了探索与研发的漫漫征程……
从第一条国产汽车电池装配生产线下线,到在全球首创三一桩机动力头柔性装配线,再到全国首创三一专汽车架全自动铆接线,再到洗衣机内桶自动装配线,陈英明每一次的创新,都掷地有声地踩在市场的节点上。
2017年,陈英明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持续5年时间累计投入1亿元资金专注产品研发设计,员工从最初成立时不足10人,发展到现在200多人,其中研发技术团队80余人。公司先后获得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南京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软件著作权、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等殊荣,并取得70余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11项。作为南京本土成长起来的智能装备生产公司,如今的先特已跻身全球第一梯队的铅酸蓄电池设备头部企业之列。
谈及未来和战略布局,陈英明表示,公司已经锚定“新能源电池智能装备领域、工程机械智能装备领域、家电智能装备领域”三大核心场景并进行延展探索,持续提升竞争力和市场份额,推动中国制造行业智能化发展,致力于成为全球电池智能装备的领导者。

谈及家乡的变化,陈英明赞不绝口。他说,自己每年都会回家乡看看,“在他乡多年,每次回到义乌的感觉都不一样,无论是城区还是乡村,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是经济发展的速度,还是社会公共服务的水平,都有了质的飞跃。推动家乡的发展,我们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义乌人,陈英明对家乡一直怀有深情,十分看好义乌的营商环境和未来发展,更愿意为之贡献自己的力量。